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研究,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重物,小车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自左向右运动.将光电门1、2分别固定在木板上B、C两点,用它们可以准确地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1)未悬挂重物时,利用现有条件怎样操作并判定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已经得到平衡?_____________
(2)撤去光电门1,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不断改变重物的质量m,每次让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点由静止释放,得到小车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t;记录数据,利用测量数据描点作图,横轴用重物质量m,若要得到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纵轴应用 (填“”、“
”、“
”或“
”)表示,若得到的确为一直线,则由图线得出结论 .
(3) 在实验操作正确的前提下,实验中测得多组数据,并按照第(2)问中的坐标系描点作图,发现直线在末端发生弯曲,则此结果对应于下图中的图 (填“甲”或“乙”).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A.适当加长摆线 |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_________。 |
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一次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下图所示(相邻记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那么:
(1)纸带的________ (填“P”或“C”,必须用字母表示)端与重物相连;
(2)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m/s(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从起点P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量△EP=_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__J;(g取9.8m/s2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通过计算,数值上△EP________△Ek(填“<”、“>”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A.连接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B.将质量为 200 g 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
C.在质量为 20 g、30 g、50 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 20 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 P 上. |
D.释放小车,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
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1)第一个点到第 N 个点的距离为 55.0 cm.
(2)打下第 N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1.00 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做小车所受的拉力,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________J.(g=9.8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L0 = 949.9mm;用游标卡尺测得 摆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摆球直径d =mm;用秒表测得单摆完成n = 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秒表的示数t=s;写出用本题给定物理量符号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g=并算出g=m/s2 (取π2="10" )
(2)若该同学测得g值偏大,那么可能原因是 (不定项)
A.计算摆长时没有计入摆球的半径 |
B.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
C.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 |
D.试验中误将39次全振动数为40次 |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几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点连成直线(如图),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用K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