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
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可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B.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中需要酶的参与
C.ATP的组成中与脂肪酶相同的元素只有C、H、O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

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3%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找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方法
观察结果
1
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少而小
2
常温下加入Fe3
氧气泡稍多而小
3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而大
4
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少而小

A.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B.酶变性后就失活
C.酶有专一性 D.酶有高效性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或RNA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D.酶在催化反应前后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不久该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细胞液
B.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C.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是因为K+和NO3- 离子进入了细胞
D.原生质层包括液泡膜、细胞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在肾小管的细胞内可以见到大量的线粒体,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与下列哪项运输方式有关()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渗透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