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几年,网络文学日渐流行,但由于创作者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管作品数量众多,也难免泥沙俱下
B.冬泳能增强体质,提高肌体免疫力,但初学者在牛刀小试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C.某些媒体常常不惜人力、物力,连篇累牍地讲述一些无聊琐事来进行新闻炒作,这有悖于新闻报道的宗旨。
D.一名黑客勾结网管利用木马软件盗取网吧上网费用,两人将赃款二一添作五,虽然手段高明,但仍难逃法网。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成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下列诗句加点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B.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桑榆:日落处,比喻未来的日子,尤指晚年。
C.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子规: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后多用来表达思归的心情。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长亭:古代驿站路上供游人休息和送别的亭子。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拟人)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代)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偶)

对下列诗句中“月”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乍出,有光无声,却能惊动山鸟,以静衬动,营造出“夜静”“山空”的静谧氛围。
B.“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冷,即心冷,诗人借无声的冷月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这里指拂晓之月,诗人借残月表达心境的凄清冷落,曲折地写出离愁别绪。
D.“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的月亮仍多情地照着这残破的古城,寄托了诗人对故国萧条的深沉感伤。

下列符合“一句一景,四景组成统一意境”的写法的一项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下列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后人常用来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它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相近。
B.李密在《陈情表》中形容自己孤苦的成语是“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形容祖母病危的成语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陆游在《书愤》“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一联中运用六个意象直接组合,概括了宋军两次抗金的大胜仗。
D.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来表达对廉颇晚年壮志虽在却无人赏识的处境的同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