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洋葱进行DNA 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
B.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DNA |
C.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 |
D.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 |
点睛:本题考查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操作要领及纯化DNA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实际操作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家为研究影响莴苣种子萌发的因素(每组实验中莴苣种子数量均为100粒),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组 |
处理方法 |
一周内萌发种子数(粒) |
一 |
黑暗处理 |
20 |
二 |
暗室中,以适宜强度红光处理 |
98 |
三 |
暗室中,以10-5mol/L的赤霉素处理 |
97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种子萌发率 |
B.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红光提供能量 |
C.红光处理可能促进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 |
D.赤霉素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营养 |
下列组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的实验组为b和c对照 |
B.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c和a对照 |
C.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 |
D.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一物种的胚芽鞘 |
在顶端优势现象中,侧芽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性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 | B.渗透作用 | C.协助扩散 | D.主动运输 |
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 ,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断之一为
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
实验预期结果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
1 |
与甲种一致 |
|||
2 |
与乙种一致 |
||||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
3 |
与甲种一致 |
|||
4 |
与乙种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