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蚕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 对t,G对g为显性。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 × GGZtW,让所得F1中雌雄个体互交得到F2,则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与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A.1/2,1/16 | B.1/3,3/16 |
C.1/2,3/16 | D.2/3,1/16 |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5/8 | B.3/5 | C.1/4 | D.3/4 |
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例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
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
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
C.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1/3 |
课外兴趣小组对某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土壤研究。结果发现,取样器取得的甲样方中小型动物种类有10种,个体数是60个;乙样方中的小型动物种类有12种,个体数80个;丙样方中小型动物种类有14种,个体数100个。调查结论显示该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是()
A.12 | B.14 | C.80 | D.无法确定 |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 |
B.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酒精的作用是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
C.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需用显微镜 |
D.一个渗透系统达到平衡时,漏斗内的溶液浓度仍然可以高于烧杯中的溶液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