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 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 |
|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 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的发展工业 |
|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片一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 B.大众报业 | C.铁路交通业 | D.轮船航运业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 等的外交观念 |
| B.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 C.“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 D.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
|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
|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彤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
|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术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D.明政府从此 废除“海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