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 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 |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的发展工业 |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予以表彰。由此可见,秦始皇主张()
A.书同文 | B.度同制 | C.车同轨 | D.行同伦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C.王阳明的“心学"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知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材料反映孔子的财富观是()
A.重义轻利、安贫乐道 | B.舍生取义、安贫乐道 |
C.重道轻义、乐于富贵 | D.乐享贫穷、憎恶富贵 |
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的时候()
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 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极为困难 |
C.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 D.应将国家利益放在政策制定的首位 |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数不包括 ( )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