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说:“通商口岸的报刊一般用大部分篇幅来报道地方的和商业的新闻,商业版一般是其他版的两倍。反之,维新派报纸有两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报纸成为维新派宣传政治纲领的工具 | B.通商口岸比维新派活动地区商业发达 |
| C.阅读报刊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 D.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前途艰难 |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
|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
学完历史必修一,小明总结了以下一些历史命题,其中,不属于历史规律范畴的是
| 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
| 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由人治到法制,由专制到民主的过程 |
| C.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价值观多样化也是不可遏制的 |
| D.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说明中国的一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纪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
| B.历史学家阐释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
|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
|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
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图一 毛泽东会见斯大林图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三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
|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
| 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
|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下列事件中,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的是
| A.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
| B.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交 |
| C.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 |
| D.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