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瑞典和芬兰三国森林覆盖率高,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挪威、瑞典和芬兰地理位置及重要矿产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芬兰人口530万,面积33.8万平方千米,其中内陆水域面积占10%,拥有大约18.8万个湖泊。
材料三 80年代,芬兰经济以年平均增长3.7 %的速度持续发展。90年代初,经济出现严重衰退。1993年开始复苏,1994年以来经济总体上发展良好。芬兰近20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国际有关组织评为世界“技术最发达国家”、“最具竞争力国家”。
(1)芬兰、挪威和瑞典三国中,经历极昼极夜时间最长的是 。芬兰境内湖泊众多,其湖泊形成大多与 作用有关。
(2)芬兰、挪威和瑞典有一些相同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资源密集型工业部门有 、 等。
(3)芬兰、挪威和瑞典三国种植业产值都较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挪威航海业发达,其发展航海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4)吕勒奥是瑞典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5)简要分析芬兰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气环流,且A、D分别表示地表的赤道和N附近,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D处为_____________气压带,丁处表示近地面的__________风带。
(2)若该图表示亚洲东部季风环流,且A为陆地,D为海洋,则我国大陆盛行 _______风,亚洲大陆的气压为_____压。
(3)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且A为海洋,D为陆地,则乙代表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________。人类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可以对____(甲、乙、丙、丁)环节施加影响。
(4)若该图代表大洋环流,则该海区位于____(南、北)半球。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虚线表示极圈),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________(南极、北极)为中心的地球自转俯视示意图。
(2)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_(节气)日光照图,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
(3)这一天D地昼长_____小时,A地夜长_____小时。
(4)此刻,C地是_____点钟,D地是_____点钟。
(5)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西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
材料一武汉城市圈和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两城市圈(群)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简图
(1)图中A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冬季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简述防治措施。简述冬季该灾害对四川盆地的影响及其成因。
(2)试分析建设两城市圈的地理背景。
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问题。
(1)图中M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段,该铁路最东段的名称是,该铁路西端港口的气候类型是。
(2)图中R河与东部季风区河流相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8分)
(3)80年代中期以来,图示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对图示地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4)图示地区近年来石化工业发展迅速,试分析原因。该类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出路。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本哈根1961年-1990年气候资料统计表(气象站位置:北纬 55.6 度,东经 12.7 度,海拔 5 米)
材料二中国各省市区能源产销状况图
材料三我国风能发展状况图
(1)简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
(2)根据材料一,判断哥本哈根适宜开发风能还是太阳能?并说明理由。
(3)读材料二,能源产销基本平衡的省市区中面积最大的两个省市区的简称依次是、。能源自给的省市区能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4)根据材料三简述我国风能利用的现状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我国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