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力,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证明了                                            
                                                 
(2)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
(3)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球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裂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4)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些蚊子能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科研人员以叮咬人类的伊蚊为材料开展相关研究。

(1)伊蚊作为携带病毒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

(2)为探究伊蚊如何区别人和动物,科研人员利用图1所示装置开展实验。几分钟后发现,伊蚊全部趋向人的气味一侧。科研人员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测定出人和动物的气味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气味分子a、b、c和d的含量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伊蚊的是a和______两种气味分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上述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的吸引作用,科研人员进行图3所示的三组实验。

①本实验中A、B组的作用是______。

②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____________。

③多次重复实验发现,A组伊蚊飞一会儿就随机停在1、2或3的某个区;B组伊蚊都兴奋地飞到3区;C组伊蚊的表现与B组相同。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防蚊的对策:____________。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科研人员对水稻基因的功能开展了相关研究。

(1)水稻叶片通过______作用制造的糖类,由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根、茎和果实等其他部位。

(2)运输过程受阻,糖类会以淀粉的形式在叶绿体中异常积累,导致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对淀粉积累异常植株与正常植株叶片中的叶绿体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1。据图可知,淀粉积累异常植株的叶绿体中淀粉粒的数量______正常植株。

(3)淀粉积累正常与异常是一对______。将淀粉积累正常与异常植株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判断,______是隐性性状。若用B、b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子一代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位于水稻的1号______上,后者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此研究有利于揭示糖类运输机制,可为水稻育种提供依据。

某班学生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甲、乙、丙,请据图作答:

(1)第一组探究氧气是在光照条件下由绿色植物产生的,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
(2)第二组同学利用甲装置进一步探究,利用不同功率的灯泡作为光源(不考虑温度因素),实验结果如下表:

灯泡功率(W)
5
10
15
2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7
15
34
48

此实验中的变量是: .该组小梅同学提出:为了保证实验科学性,该实验中除了多次重复实验,还要注意灯泡与装置的 保持不变.由此得出的是

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王蒙同学用黄豆种子分别采取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对照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处理方法
种子萌发情况
1
1粒种子,不给水,置于温暖处
未萌发
2
1粒种子,给适量水,置于温暖处
萌发
3
1粒种子,给适量水,置于冰箱里
未萌发
4
1粒种子,给过量水,至于温暖处

(1)王蒙的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2)1号瓶和2号瓶所形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
(3)1号瓶种子不萌发,是因为缺乏 ;3号瓶种子不萌发,是因为缺乏
(4)根据所学知识,请推测:4号瓶种子是否会萌发?
(5)请指出在王蒙的实验方案中,所存在的一处主要缺陷,并说明理由.
主要缺陷是
理由是

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编号
浆糊
清水
唾液
震荡
37℃温水
碘液
现象
1号
2mL
2mL
0
摇匀
10min
2滴

2号
2mL
0
2mL
摇匀
10min
2滴

(1)实验现象:1号试管 ;2号试管
(2)在实验中,具有对照作用的是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淀粉在人体中最终被消化分解成 ,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