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放不久就萌发了。某研学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                ,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                    
(2)该实验能否说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放后容易发热,其热量来源于自身细胞呼吸及其携带的微生物呼吸所释放的能量。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①实验原理: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的相对值可用温度计测量,散热越多,温度上升得越多。
②实验材料和器具: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同样大小消过毒的透明保温瓶,消过毒的温
度计和棉花,加热煮沸过的烧杯等用具,0.1%的高锰酸钾溶液、酒精灯等。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个同样大小消过毒的透明保温瓶,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取刚收获的小麦种子若干,均分成三份,分别做三种处理:一份______________
放入A瓶中;一份用________________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B瓶中;一份用清水浸泡后直接放入C瓶中。
第三步:在三个瓶中插入温度计并用棉花把瓶口塞紧,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第四步:将三个瓶放到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说明小麦种子堆中的热量来自种子自身呼吸及其携带的微生物的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组成细胞内几种重要有机物的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其中a、b、d表示小分子物质,A、B、C、D表示大分子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D是__________,合成部位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
(2)B与C的不同主要是B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____________。
(4)若A分子是由m个a分子组成的n条链,其中有q条环状链,则水解该物质需要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个。

某蛋白质分子由四条肽链组成,共1372个氨基酸,请回答:
(1)写出天门冬氨酸和赖氨酸脱水缩合过程。
(2)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____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_________个。
(3)该蛋白质分子中,共有____________个肽键;在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
(4)假设该蛋白质分子中的一条肽链为178肽,其分子式为CHyNOwS(>269 W)179),并且是由下列五种氨基酸组成的:

那么将该178肽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____________个赖氨酸(结果可含分子式中的未知数)。

右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显微结构图,请回答:

(1)图中②的结构是,主要成分是,这种物质属于,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2)图中①是,结构特点,功能特点是
(3)非生物界的能量通过图中结构[ ]的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其色素位于上。
(4)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它是细胞和细胞
的控制中心。
(5)若该细胞是西瓜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如果是根毛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
(6)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该生理功能消耗的主要能物质是,完成上述生理过程所需的酶是由[ ]合成的,所释放的CO2在光照下将扩散到[ ]被利用。
(7)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应有
(8)染色体主要由组成,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9)是双层膜结构的除⑦、⑨外还有[ ]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甲基绿和比罗红是常用的染色剂,其中DNA用染成色。RNA用染成色,实验中,可观察到细胞核呈色,细胞质呈色。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用酒精灯烘玻片的目的是

细胞说建立的过程,有几位家作出了突出贡献,如: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揭示了人体在水平的结构,随后,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是由
构成的。1665年,英国的,用观察,发现许多规则的,并命名为。19世纪,德国的,分别研究
,并提出了细胞是,后用显微镜观察了许多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1858年德国的
总结出“”这个理论至今仍未被推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