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相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在《罪己诏》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时帝国主义列强“不侵我土地”的根本原因是
| A.甲午战争后列强已将中国领土瓜分完毕 | B.列强侵华主要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 |
| C.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 D.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这反映出
| A.农民阶级与外国反动势力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 B.中国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 C.西方列强与中国清政府的矛盾十分尖锐 |
|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的矛盾 |
太平天国前期,英国出使中国的全权代表文翰声称:“英国绝不偏袒中国(清)政府,表示要恪守‘中立’同时把《南京条约》的文本抄送太平天国政府”。英上述态度是因为
| A.太平天国与英国有相似的宗教信仰 |
| B.惧怕太平军会进攻沿海通商口岸 |
| C.英国幻想太平天国会承认和维护英国在华侵略权益 |
| D.英国要求与太平天国维持一种相对平等的外交关系 |
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 A.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 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 |
| C.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 D.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因为该条约
| A.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
| B.意味着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
| C.标志着清王朝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