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材料三: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材料五: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六: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问题: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1分)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分)
(2)根据材料三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4)材料五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5)根据材料六,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
哪两个国家?举出其中的两个具体事例。
(2)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个革命中最突出标志。
(4分)
(3)概括说明图A、B两点所对应的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 … 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观点是什么。有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46页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
(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总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总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更加坚定了中国四万万同胞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美国政府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既接触又遏制的对华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状态。
材料三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中国。在他之前,已有六位美国总统曾经访问中国。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驼峰航线的作用,并指出它所反映的中美关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特征。
(3)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谁?
(4)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此以前,根据现行法令准许武器、弹药或战争工具输出西班牙的执照,在今后的一切输出中,事实上将认为已被撤销。凡违犯本次决议的任何规定,将武器、弹药或战争工具直接或间接输出或使其得以输出者,将处以一万元以内的罚金或处以五年以下监禁或二者并处。如总统认为本决议所述情况业已终结时,总统将停止此项事实予以公告,本决议的规定即将因之停止实行。——引自《美国外交实录,美国对外关系史文集》
材料二佛朗哥说:“罗斯福总统的行为像一个真正的君子。他的中立法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姿态。”——引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罗斯福说:“假若我邻居的房子着了火,而我有一节花园浇水用的皮带管,……我不会在救火前对他说:‘老兄,这根水管花了15美元,你将按价付款才能使用。’”
——引自罗斯福1940年12月的演说词
阅后请回答:
①材料一出自何时通过的什么文件?材料二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②材料三“假若我邻居的房子着了火”主要喻指什么? 为什么要用“邻居”来比喻?
③材料三“皮带管”主要喻指什么? 罗斯福演说的目的是什么 ?
④对比材料一、三,美国外交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实质反映了什么矛盾斗争?
⑤材料一中称美国总统在必要时拥有“停止上述决议规定”的权力,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结合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是如何行使这一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