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为各国名人。这一期所示中国名人在统治中国时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是
| A.短暂春天——较快发展 |
| B.短暂发展——日益萎缩 |
| C.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
| D.日益萎缩——短暂发展 |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 A.调节人际关系 | B.倡导重义轻利 |
| C.讲求实际功利 | D.区分等级名分 |
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表明老子:
| A.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
| B.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 |
| C.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
| D.是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
《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 A.启发诱导 | B.学思结合 | C.因材施教 | D.温故知新 |
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
| 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 | 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 |
| 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 | 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