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描述18世纪时的英国城市伯明翰:“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的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铃铛的声音;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该记载最能说明( )
A.世界市场得到逐步扩展,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
B.伯明翰成为英国最发达的城市 |
C.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
D.伯明翰的农业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
法国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的主张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政治思想方面,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政治派别的林立 | B.阶级关系的复杂 | C.思想主张的多样 | D.经济利益的冲突 |
他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的话:他以超乎寻常人的智力,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此人可能是:
A.哥白尼 | B.牛顿 | C.达尔文 | D.普朗克 |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 “敌人之声” |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 |
C.“伙伴之声” 、“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
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 | B.救亡图存 | C.经济的工业化 | D.思想的自由化 |
关于《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理解,不正确的是
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
A.白银大量流入是造成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
B.康乾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 |
C.鸦片战争后的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 |
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