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描述18世纪时的英国城市伯明翰:“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的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铃铛的声音;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该记载最能说明( )
A.世界市场得到逐步扩展,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
B.伯明翰成为英国最发达的城市 |
C.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
D.伯明翰的农业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行民主政治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现民族独立D.启蒙与救亡并重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 B.《变法通议》 |
C.《天演论》 | D.《狂人日记》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顾炎武
A.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
C.主张“经世致用” | D.反对儒学吸收佛学 |
学者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 | B.心外无理 |
C.心即理也 | D.理在气中 |
《史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由此可见司马迁叙史
A.封建迷信极不可信 | B.观念深受儒学影响 |
C.风格与汉赋极其相似 | D.借鉴楚辞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