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上引言论应该是( )
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 | 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
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 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 |
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
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 | 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 |
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 | 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 |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③④ |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 |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l1月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
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 | 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 |
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 | 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 |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把线装书扔人厕所去”“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这些言论应该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 B.新文化运动时期 |
C.戊戌变法时期 | D.文化大革命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