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三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及流通方面有怎样的进步?
(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3)依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4)综合上述材料,概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请据此为我国当前合理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两条有益的建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沙条约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加坡开始自治时,英国殖民者留下了初步具备一定制度文化水平的政治遗产,如林德宪法、议会民主制度、精英政治、法治等。由于文化和制度的惯性,这些具有现代性和民主性的因素被新加坡政府保留在自治后的政治体制内,并在实用理性主义的主导下与东亚儒家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新加坡有复杂的种族关系,有众多的宗教门派,有多种文化传统,有多种语言和教育,有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体系中,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和社会管理,一个超越国内任何一个阶级、种族和文化的“强政府”成为必然要求。在长期殖民统治下,新加坡经济结构呈现畸形态势。由于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为了尽快缩短现代化进程,赶超先进,新加坡不得不设法获得从经济结构中无法获得的推动力,这就是动员全民族的热情,搞各种社会运动来促进经济发展,而这只能由国家来进行。
——摘编自孙建红《新加坡软权威主义政府的“善政”之道》
材料二李光耀在选择新加坡的政体和发展模式时,采取了一种务实主义立场,以我为主,唯我所需,不管何种发展方式和道路,只要有利于新加坡的发展、繁荣、公正和秩序就行,无惧他人说三道四。典型的是他拒绝了西式的民主,建立了一党独大、以行政为主导的政体,对内实行铁腕治理。学界将这一模式称作“软权威主义”或柔性家长制。它缺乏民主,但又不同于典型的独裁专制,因为它具有高素质而又廉洁高效的行政团队和严明的法治,这两点既使新加坡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效率,又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正。
——摘编自沈海平《“新加坡模式”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新加坡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新加坡模式”的主要特点,并进行简要的评价。

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非战公约》的签署有何积极意义?怎样看待他们所推动的“和平事业”?
(2)材料二中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
(3)历史如何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这一重要经验的?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从1934年开始 ,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 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联合国之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
(1)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4分)
(2)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4分)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4分)

(共16分)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缩影。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举出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发生在上海经济领域的、对当时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一例。这一时期上海群英荟萃,许多人在此为上海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请用50字左右介绍其中的一位。(应包括所处的时代、主要贡献和你的评价,6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材料一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毛泽东
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代
阵亡人数
1937
125 130
1938
249 213
1939
169 562
1940
339 530
1941
144 951

——摘自《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
材料三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造了历史契机。……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还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李长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比较努力”的史实。(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