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要关注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 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 从政治上讲, 是贵族政治的衰落, 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 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
——摘编自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等
材料三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政治混乱”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韩非有关“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变革”在政治方面的反映。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制度创新推动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将来的正式总统,虽可继续选举袁世凯,但是政治大权应归内阁;因而内阁必由本党以国会多数派来组织,才能根椐约法发挥政党的责任内阁制作用,使国家走上民主政治的正轨。
——陈旭麓《宋教仁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美国的民主政治”中怎样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宋教仁设计的理想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
全球贸易的流通反映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外国没有什么大宗货物是中国人要买的,外国商船到中国来的东西只有少数是货物,大多数的是现银。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向又一个蒙昧的东方专制国家带来自由贸易之益处的正义之战。
——(1840年)《伦敦新闻画报))
材料三苏联对中国出口总额及其占苏联出口比重统计表(单位:万卢布)(表3)
年份 |
苏对中出口总额 |
占苏联出口比重 |
1949 |
17970 |
13.8% |
1955 |
67350 |
21.8% |
1961 |
33060 |
6.1% |
1964 |
12180 |
1.7% |
1970 |
2240 |
0.2% |
——节选自《苏联外贸统计年鉴》
材料四战后世界经济的规划者决心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的经济民族主义、贸易限制和货币不稳定,力求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两者的历史关联。
(2)根据材料三指出,1949~1970年苏联对中国贸易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简要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并结合史实简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分别如何保障“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
激进主义是指对现实怀有强烈不满,从而产生否定的观念,并迫切寻求对现状从根本上进行剧烈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引发了世界革命,并赋予其思想……1789~1917年之间的欧洲(或实际上是世界的)政治,主要是赞成或反对1789年原则,或甚至更富煽动性的1793年原则的斗争。法国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自由和激进民主政治的语汇和问题。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从进化论传入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激进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可以成(视)为中国的“激进年代”。
——吴丕《进化论与中国激进主义》
材料三 1978年底,在邓的争取下党开始推行广泛的改革,旨在终止“文化大革命”的激进和乌托邦的做法……对毛泽东遗留下来并受到苏联影响的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进行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法国的“激进民主”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分别有什么体现?
(2)试以中国20世纪前期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二观点的合理性(至少举两例)。20世纪50年代末,“激进主义”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如何逐步摆脱激进主义,变革“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二 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的讲,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其运用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2)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角度来看,材料三中“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二中“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工业领域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实践。
(4)上述材料可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近代日本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材料二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材料三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儿女的共同心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近代日本是如何窃取中国钓鱼岛的?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国际法依据有?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国家安全,建立起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
(4)当前,影响祖国完全统一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解决的主要阻力是什么?为此中国政府在法律层面做了怎样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