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 - 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其中有154名乘客。截止至2014年3月24日晚十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马航失联航班MH370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

材料二 相关搜救信息

时间
消息来源
相关行动、影响及结果
3月8日
马来西亚
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在越南湾展开搜救,中国加入
3月1 4日
(美)华尔街日报
美国调查人员怀疑失踪,马航航班在空中继续飞行约四小时
3月15日
马来西亚
搜救的区域转向印度洋南北线,参加搜救国家达26个
3月20日
澳大利亚
根据卫星数据显示,搜寻区域锁定南印度洋一个区域
3月25日
英国
AAIB(英国航空事故调查属)的卫星定位信息确足坠毁

(1)自从航空时代的到来,空难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请问第一架飞机是谁研制成功的,它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信息分析,搜救马航失联客机主要应用的科技手段是什么?它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主导整个搜救过程主要信息来源的分布充分说明当今世界各国科技水平如何?
(3)排除政治因素的猜测,你觉得客机一旦失事,营救乘客生还是否有可能?如果你认为可能,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去努力?如果你认为不可能,请说明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三幅图片后,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100年中在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的引领下,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是谁?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有人认为:1935年既是图二人物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也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9年10月1日,他庄严宣告“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为什么这么说?
(3)中国人民“富起来”的过程中,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改革开放,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什么阶段?(4)这三位伟人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

阅读图片:


请回答:
(1)请写出图1所示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这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导致了哪场战争的爆发?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2)图2反映了哪场战争后出现的什么世界格局?这种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图3反映出当前怎样的政治局面?由图2向图3变化的标志是什么?欧俄中日与美国的关系如何?这种局面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图3所示时期,世界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的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2分

( 12分)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
材料二: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
——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请用史实说明“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2)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
(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
(4)请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谈谈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古往今来两国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唐代,胸怀博大、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中国就已经成批接受、礼遇来自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僧),使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国文化从此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典型史实一例。
材料二在2014年2月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会面中,习近平主席曾说:“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
(2)据材料二,近代“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的原因是什么?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台湾被外族割占?
材料三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的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这些,都不得不给予高度的警惕。
(3)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
材料四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28日 01 版)
(4)据材料四,概括抗日战争的性质,并指出其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五日本传媒也发表评论,无端指责中国推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然而,日本2005年版历史教科书编撰会送审的《新历史教科书》却大肆美化日本侵略战争,大肆煽动对中国的仇恨。曝光的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送审本内容,其“凶化”程度变本加厉,充满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家族国家观、亚洲支配观、对他国优越感和本国中心史观,同时隐瞒加害事实、充满了受害者意识,大肆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使用大东亚战争的说法,肯定日本发动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并且歌颂日本国民积极投身战争的献身精神。
(5)日本对待侵华罪行的态度,是影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材料五的内容谈谈作为青少年的你应该怎么做?

思想解放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1)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请再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关于和谐的一种观点。
材料二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2)材料二中的“改良”和“革命”这两次历史事件在思想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胡适在 1923 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3)材料三中《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杂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
材料四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材料四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它确立的正确思想路线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