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 |
光 |
水草 |
藻类 |
浮游动物 |
小鱼 |
泥沙 |
|
![]() |
甲 |
+ |
+ |
+ |
+ |
- |
+ |
乙 |
- |
+ |
+ |
+ |
- |
+ |
|
丙 |
+ |
+ |
+ |
+ |
- |
- |
|
丁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1) ;
(2) 。
下图表示某植物在红光照射下,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图中的SSU、LSU和LHCP表示三种不同的蛋白质)。
请分析回答:
(1)完成图中的过程①时,碱基间配对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_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_________________酶进行催化。由图分析,过程②表示_____________过程。
(2)若图中的LHCP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基因b中供转录用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分析,LHCP合成后转移至上发挥作用,影响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内因是______(答两点)。
(3)图中的SSU和LSU组装成Rubisco酶,说明Rubisco酶的合成受____________控制。从其分布位置推断,Rubisco酶与光合作用的阶段有关。
(4)若用仪器测得该植物细胞对CO2既无吸入也不放出,此时说明
。
Ⅰ、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他们对实验的处理如下表所示:
试管 组别 |
实验处理 |
||
加入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mL) |
温度 |
加入试剂 |
|
试管1 |
2 |
常温 |
2滴蒸馏水 |
试管2 |
a |
90℃ |
2滴蒸馏水 |
试管3 |
2 |
常温 |
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
试管4 |
2 |
b |
2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 |
(1)表格中的a、b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和。在上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哪些自变量?。
(2)表中的哪两组试管对照,可研究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差别?。
(3)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填“能”或“不能”)用过氧化氢为实验材料。
Ⅱ、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1)若要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为c→b→a→b,则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为:(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则颜色变化为:。
(3)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结论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1 |
向左移 |
不移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2 |
不移动 |
向右移 |
|
3 |
向左移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下图表示同一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分析回答:
(1)该图所示细胞为(填动物或植物)细胞。若按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填序号)。
(2)图(填序号)表示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于上。
(3)该图中,能表示DNA分子数∶染色体数=2∶1的时期的是图(填序号)。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图(填序号)。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期。
(4)图中未标出的同属于细胞周期的另一阶段为分裂间期,该时期发生的主要变化为:。
下图1为植物体内细胞代谢示意图,其中①-⑨表示过程,A、B表示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具有捕获光能的色素,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需加入,以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其中叶绿素的含量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速率。
(2)过程③发生的具体场所是,过程③为过程②提供的物质有。
(3)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物质A的含量变化分别为、。
(4)图2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最适温度)、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图2中的A点匹配图3中的(填字母)图,BC段匹配图3中的(填字母)图。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mg/100 cm2叶·小时(用CO2变化量表示)。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
(5)若图1中B物质为丙酮酸,则过程⑥发生的具体场所是,其中能发生在人体内的过程有(填序号)。
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结构1是,提取该结构上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结构表面积的2倍。
(2)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3)把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如果B图为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细胞没有的结构是叶绿体和[ ]。([ ]内填序号,上写名称)
(4)有双层膜的结构但又不属于细胞器的是(只写名称),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5)与图中真核细胞相比,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的显著特点是:。
(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和核酸或者仅由蛋白质构成,就病毒的结构推断病毒的生活方式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