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所谓宪法者,就是将政权分几部分,各司其事而独立。各国宪法只分三权,没有五权。五权宪法是兄弟所创。
从前在东京同盟会时,本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党纲,预计革命成功就要实行五权宪法。不想光复之后,大家并不留意及此,多数心理以为推翻满洲就算了事。所以民国虽成立了十年,亦没有看见什么精彩,比前清更觉得腐败。这个缘故,我们也就可以知道,不用兄弟细说,必以五权宪法为建设国家的基础。我们有了良好的宪法,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家。
现在英国并不是行三权政治,实在是一权政治。英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是国会独裁,行议会政治;就是政党政治,以党治国。孟氏发明三权分立学说未久,就有美国的革命,订定一种宪法。美国即根据孟氏的三权分立学说,用很严密的文字订立成文宪法。孟氏乃根据英国的政治习惯,草成此种三权分立主张。后来日本的维新及欧洲各国的革命,差不多皆以美国为法订立宪法。英国的宪法并没有什么条文,美国则有极严密的条文,故英国的宪法又称活动的宪法,美国的宪法是呆板的宪法。英国以人为治,美国以法为治。英国虽是立宪的鼻祖,然没有成文的宪法。以英国的不成文宪法拿来比较我们中国的宪法,我们中国亦有三权宪法,……一是君权,一是考试权,一是弹劾权。而君权则兼有立法、行政、司法之权。
五权宪法,分立法、司法、行 政、弹劾、考试五权,各个独立。从前君主的时代有句俗话叫“造反”,造反就是将上头的反到下头,或是将下头的反到上头。在从前的时候,造反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这五权宪法,就是上下反一反,将君权去了,并将君权中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提出,作三个独立的权。行政设一执行政务的大总统,立法就是国会,司法就是裁判官,与弹劾、考试同是一样独立的。
——摘编自《孙大总统五权宪法讲演录》(1921年1月版)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提倡“五权宪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对英国和美国政治、法律方面认识上的错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 2010)。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单位是1990 Int. GK$(International Geary - Khamis dollars)
从图中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清朝已经拥有明朝的全部疆域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填投降。次年,清朝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隶属于福建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大破噶尔丹军,收复了蒙古高原,内外蒙古完全统一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册封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世班禅被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得到了清朝的正式承认,清朝在西藏的统治也得到确立。雍正六年(1782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办事大臣衙门,统率驻藏官兵,督导地方行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攻灭大小和卓木,天山南路也告平定,清朝统一中国的大业至此完成。康熙二十八年(1698年),清朝与俄国订立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是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开拉哩河西至沙必乃达巴汉(原苏联西萨彦岭西北)的边界走向。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途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统一的历史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后周郭威)崩,养子(柴)荣继位。是时,胡人南侵,民徙亡,田亩荒。(955年2月)荣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租税: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一半;二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北地诸州自藩界来归者,五年内三分交还两分;十年内交还一半。”同时诏令拆毁佛寺,勒令僧尼还俗。
(958年)诏令:诏左散骑常侍艾颖等三四十人分行诸州,均定田租。诸州并乡村,率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使通。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改革的目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周世宗改革的历史作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道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材料二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并指出其政治主张的实质。
(2)为传播他们的思想主张,孔子和柏拉图采取了怎样的共同方式?他们的主张是否被统治者接受?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马来半岛作战的侧背安全,切断援蒋路线,加大对印度和中国的压力,日军对缅作战。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中国战争史》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比较斯大林格勒战役与凡尔登战役的异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