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
是“国”,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的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
“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一句西方名言,与这句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 )
A.“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
B.“人为善,人恒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 |
C.“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的” |
D.“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
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姓名 |
生卒年代 |
著作 |
李时珍 |
1518~1593 |
《本草纲目》 |
徐光启 |
1562~1633 |
《农政全书》 |
徐霞客 |
1587~1641 |
《徐霞客游记》 |
宋应星 |
1587~约1666 |
《天工开物》 |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当时中国的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当时的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④当时的中国科技吸取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
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A.山水画 | B.人物画 |
C.文人画 | D.风俗画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 |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髙,思想禁锢加深 |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其中的“《□□□□》”最有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