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的社会调查中,在江西与湖南交界的一个山村,发现了一座十分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第六个字已辨认不清:“丁十豪,分田□。”正当同学们为文字及其书写年代争论不休时,有一同学又发现墙缝中有一张发黄的照片,模糊可见镰刀斧头的革命旗帜。由此他们得到的一致结论是( )
A.红军斗争的见证 | B.太平军的战斗檄文 |
C.北伐军留下的标语 | D.抗战留下的历史痕迹 |
王莽和东汉光武帝都着手解决奴婢问题,却有不同效果,其关键因素是
A.王莽改制的目的违背历史潮流 | |
B.光武帝用严厉的措施解放奴婢 | |
C.光武帝以整顿吏治保证解决奴婢问题的效果 | D.受绿林、赤眉起义的影响 |
西汉初年的政治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异在
A.中央机构 | B.地方建制 |
C.皇帝权力 | D.独尊儒术 |
下列制度最能体现奴隶身份地位基本特征的是
A.世袭制 | B.殉葬制 |
C.分封制 | D.井田制 |
夏桀时曾“乃召汤而囚之夏台(监狱)”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夏、商是两个敌对部落 |
B.夏桀是个残暴的君主 |
C.商部落在反夏斗争中兴起 |
D.夏已具备了国家的特征 |
以下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 | B.赔款2100万银元 |
C.协定关税 | D.领事裁判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