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1铁制农具图2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
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关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这种现象?
下面是20世纪初《安徽俗语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一部分:
“一更里,坐阑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家国事,好不羞惭。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辱,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家强,与我何干。要晓得,国若危,家何能保……”
⑴列举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两次。
⑵从1840—1901年,中国失掉许多重要的领土,举两例加以说明。
⑶“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中国人民在反抗外国侵略的过程中,涌现出哪些民族英雄?(列举近代两位)这些人的斗争给后人什么精神?
⑷用一句比喻性的成语概括“国若危,家何能保”的意思。
⑸这段话反映了当时作者的什么心态?
.同学们开展“中国近代生活变迁”的历史探究学习,有位同学收集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认真阅读材料,回答有光问题:
材料一《咏火轮车》的竹枝词。 “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来去也从容。”(沪,指上海;宁,指南京一引者注)
请回答:
(1)这两首竹枝词记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种交通工具运行时的情景?
(2)该交通工具的出现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第一首竹枝词,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什么?
(4)中国近代交通发展迅速,请你写出洋务运动期间为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名称。
材料二 辛亥革命在移风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革命派希望从各方面求得人们身心的解放,因为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国民是建立和维护乃至巩固共和制度最基本的前提。
——摘自戴鞍钢《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
(5)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以下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知识的学习卡片,请你根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卡片一:主题:列强的侵略
历史事件 |
不平等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
① |
甲午中日战争 |
② |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③ |
《辛丑条约》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卡片一中①、②、③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1分)
卡片二:
(2)卡片二中图1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该事件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1分)
以图2杂志为主要阵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该事件高举的两面大旗是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图1、图2的内容,
写出卡片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