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
| C.中国共产党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
|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A.南昌起义 | B.中共“七大” |
| C.长征胜利结束 | D.遵义会议 |
某网站上为纪念“百日维新”115周年而展开了大讨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运动最突出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思想启蒙 |
| B.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
| C.在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
| D.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 B.徐州会战 | C.太原会战 | D.百团大战 |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 B.华兴会 | C.光复会 | D.中国同盟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