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向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实践证明,牢记“赶考”告诫,保持“赶考”心态,发扬“赶考”作风,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在西柏坡讲话
(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是什么意思?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开始“富起来”的分别是哪一标志性事件?
材料二 从1949 年到现在,共和国走过了65年(截止到2014年)的风雨历程。在这65年的发展中,有成就有挫折。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 年;第二阶段从1956 年到1966 年;第三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 第四阶段从1976年到现在。
(2)材料二中所指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从政治、经济方面实现了哪些神奇过渡?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
(3)1976年以后到现在,党不断面临“新的赶考”,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好成绩,试举一例加以说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新赶考”必须坚持一条怎样的赶考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行至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这句话反映了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一说,此次变法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三: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墨子》
请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3)材料三中惨遭杀殉的是什么人?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期?哪一个诸侯国?
(2)桓公能够“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3)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它带来的负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
(1)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进入了什么“新的时代”?在“新的时代”里,人们可以乘坐哪两种新式交通工具?
材料二 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
——摘自1938年爱因斯坦致纽约世博会的信
(2)据材料二指出,这些“创造性的发明”出现在什么期间?爱因斯坦认为“创造性的发明”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使矛盾重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绝路逢生,而且使资本积累规模迅速扩大,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也使居民消费水平迅速增长,导致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重大变革。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
(3)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并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与我们的生活也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哪一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法最终催生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
——历史学家黄安年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挽救国家”的新政主要有什么特点?邓小平为“挽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而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宁为了纠“错”实行了什么政策?其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