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乌克兰大平原、中国东北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它们在开发过程中都曾经受到过黑土流失的严峻考验。乌克兰东部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冶金、机械、电力、化学等重工业发达。
材料二 乌克兰地区图.
材料三: 甲和乙两城市的气候数据统计
甲气象站位置:(44.7°N,34.1°E),海拔181米 |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0.3 |
0.3 |
3.6 |
10.2 |
15.2 |
19.1 |
21.4 |
21.0 |
16.6 |
10.8 |
6.3 |
2.4 |
降水量(mm) |
42 |
33 |
37 |
33 |
44 |
53 |
55 |
41 |
37 |
32 |
44 |
54 |
乙气象站位置:(51.5°N,31.3°E),海拔141米 |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7.1 |
-5.6 |
-0.6 |
7.8 |
14.4 |
17.6 |
18.7 |
17.7 |
12.8 |
6.8 |
1.2 |
-3.3 |
降水量(mm) |
42 |
36 |
35 |
42 |
45 |
79 |
83 |
67 |
42 |
35 |
48 |
47 |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来看,乌克兰平原土壤侵蚀以___________侵蚀为主,三江平原以___________侵蚀为主,乌克兰平原侵蚀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资料中的数据,对比分析甲和乙两城市气候的差异。
(3)20世纪90年代,黑海水质开始恶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黑”海,分析其水质变化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共9分)读下面甲、乙两幅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幅图中,表示山区商业网点的是图,表示平原商业网点的是图。
(2)图甲、乙比较,商业网点密度较小的是图,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那里人口相对,交通相对。
(3)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因为人口稀少,商业网点应更多采用的组织形式,不宜设置过密的网点。
(4)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图的商业网点大都设置在人口对外联系方便的两旁。
(共12分)读图“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城市人口数量呈 趋势,这个过程被称为,衡量该过程最重要的指标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建设了城、开发了,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
(3)该城市于最初形成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
(4)图b中有A、B两个自来水厂,布局合理的是原因是。
(5)逆城市化现象目前主要出现在国家,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
(共10分)读图“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表“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
(2)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________和_______(填字母)。它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
(4)对照表中的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阶段。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2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现谷底荒漠、北壁林术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