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 ℃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下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    关系。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           
(2)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应该使用图中的     处理,但在生产上人们常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此类激素的类似物,因为该类物质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Bb 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 F 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 F 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由于三倍体鳟鱼,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 0mV 。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 60mV 变为- 65mV 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3)在缺氧处理 20min 时,给予细胞 25pA 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 ATP 主要在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 ATP 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 mmol.L -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 CO 2吸收量的变化,每2 s 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 s 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同化 CO 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 CO 2吸收量在μ mol.m -2 s -1范围内,在300 s CO 2达到2.2 μmol.m -2 s -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 μ molCO 2. m -2 s -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C s 以后,叶片的 CO 2释放,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 CO 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技术进行探究。

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 S 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 S 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性状,其中长刚毛是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依次为
(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种。③基因型为,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 S 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 mRNA 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 F 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