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之耳。”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烧围走,城用得全遽:立刻 B.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践祚:登高祈福
C.为丞相主簿西曹属辟:征召 D.此必愚民乐乱,妄之耳引:援引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B.陛下方当恢弘前,光大遗业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其时夺:改变
D.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
B.过领汝南兵解围与彭城刘绘俱待
C.羽遂禽慈父
D.怨旷者多,年谷饥俭提刀

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都下为之大哗。道南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即讲拱俟辍:停止
B.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报告
C.偕礼部尚书刘楚先会试典:主持
D.门逾年杜:关闭

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B.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C.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D.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太子因此而严肃认真起来。
B.道南在历城、高苑发生怪异的事情后,建议召回宦官,并乞求皇帝降下罪己诏,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
C.道南敢于直谏,遇事有操守和主张,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联合攻击,他愤而请求免职。

翻译。
(1)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
(2)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孙交,字志同,陆安人。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为尚书王恕所知。弘治初,恕入吏部,荐授稽勋员外郎,历文选郎中。居吏部十四年,于善类多所推引。迁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大同有警,命经略黄花镇诸边。增垣堑,广树艺,制敌骑驰突。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正德初,擢光禄卿。三年进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改吏部。尚书张彩附刘瑾,交数规切。彩怒,调之南京。瑾败,召拜户部尚书。时征讨流寇,调度烦急,仍岁凶,正赋不足,交区画适宜。四方告饥,辄请蠲租遣振,以故民不至甚敝,而小人用事者皆不便之。帝欲以太平仓赐幸臣裴德,云南镇守中官张伦请采银矿,南京织造中官吴经奏费乏,交皆力争。八年六月,中旨与礼部尚书傅硅并致仕。言官多请留,不报。
世宗在潜邸知交名,甫即位,召复故官。首请帝日读《祖训》,言动悉取准则,经筵日讲寒暑勿辍。帝褒纳焉。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武宗侈汰之后,库藏殚虚。交裁冗食,定经制,宿弊为清。然事涉中官者,帝亦不能尽从也。尝会廷臣议发内帑给军廪官俸,已报可,为中官梁谏等所沮。交言:“宫府异同,令出复反,非新政所宜。”不听。
正德中,上林苑内臣至九十九人,侵夺公私地无算。帝即位,命留十八人,如弘治时。已复传奉至六十二人,交乞汰如初,且尽归侵夺地。报许。又论御马监内臣宜如祖制,毋监收刍豆,并令户部通知马数,杜其侵耗。不从。
锦衣百户张瑾率校尉支俸通仓,横取狼藉,主事罗洪载欲按之。瑾绐请受杖,奏洪载擅笞禁卫官。帝怒,逮下诏狱谪外。交与林俊、乔字先后论救,不纳。
交年已七十,连章乞罢。帝辄慰留,遣医视疗。请益力,乃许之。手诏加太子太保,驰驿。令子编修元侍行,有司时存问,给食米舆隶,复赐道里费。卒年八十,谥荣僖。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增垣堑,广艺树:种植
B.以故民不至甚敝:衰败
C.中旨与礼部尚傅硅并致仕致仕:辞去官职
D.主事罗洪载欲之按:审查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善类多所推引燕王欲结
B.小人用事者皆不便之因人之力敝之
C.帝欲太平仓赐幸臣裴德敛赀财送其行
D.定经制,宿弊清窃大王不取也

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B.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C.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D.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交最初在南京兵部做官,在尚书王恕的推荐下,到吏部做官,推荐、引进过不少好人。
B.正德年间,在钱粮征调烦琐紧急,灾荒继续,正赋收入不足的情况下,孙交恰当地作了谋划和处理。
C.武宗奢侈浮华,导致国库空虚,孙交裁减吃闲饭的官员,确定了经济制度,他的建议都得到了世宗的允许。
D.孙交请求裁减上林苑宦官人数的建议得到世宗的肯定,但建议杜绝御马监的太监贪污、浪费的建议没得到皇帝同意。

把文中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请帝日读《祖训》,言动悉取准则,经筵日讲寒暑勿辍。
(2)宫府异同,今出复反,非新政所宜。
(3)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秋声赋》)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秦始皇帝时,赵高有罪,蒙毅案之,当死,始皇赦而用之。……然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圣人为天下不恃智以防乱恃吾无致乱之道耳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节选自《东坡志林》)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请说出两个方面。
这段文字阐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余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飱粥相继,士民感戴之。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
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问。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
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年六十二,赤乌元年卒。吏士男女,无不号慕。又家无余财,权赐盐五千斛周丧事。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六)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未到而仁至奄:讨伐
B.又千里步涉,人马困罢:疲劳
C.乘油船袭中洲别:另外
D.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愤激恚:发怒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外示虚弱,诱致仁”相同的一项是

A.仁欲兵袭取州上
B.兵法所称客倍而主人半者
C.逸待劳
D.权赐盐五千斛周丧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
(2)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
面对曹仁大军来犯,朱桓如何分析己方优势鼓励将士?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十二年三月,御史张文熙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
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三人得毋废。世以此称时行长者。
评事雒于仁进《酒色财气四箴》,帝大怒,召时行等条分析之,将重谴。时行请毋下其章,而于仁自引去,于仁赖以免。
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廷臣以贵妃故,多指斥宫闱,触帝怒,被严谴。十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帝犹豫久之,下诏曰:“朕不喜激聒。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
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责。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诏驰驿归。四十二年,时行年八十,帝遣行人问。诏书至门而卒。诏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相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广:扩充
B.而于仁自引去讽:讽刺
C.有德不大计谙:懂得
D.帝遣行人问存:慰问
对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B.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C.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D.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时行因为文采受到张居正赏识,又因为为人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让张居正很放心,但申时行的为政风格却与张居正有很大的不同。
B.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后,依次召回被张居正贬黜的有经验的臣子,让他们担任各种适宜的职位,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称赞。
C.为了向万历皇帝施加压力,次辅许国在建议立太子的奏章中把当时休假的申时行的名字列在最前面。申时行密上奏章说明实情,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造成他最终被弹劾。
D.给事中邹元标弹劾请求罢免申时行,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后来申时行还是借其他的奏章罢免驱逐了邹元标。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
(2)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