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A.320毫米 | B.450毫米 | C.650毫米 | D.400毫米 |
2000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小于350毫米,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
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 |
C.气温高,蒸发量大 |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
华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是
①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 ②减少植物病虫害 ③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 ④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 B.空气的上升与下沉 |
C.地球自转偏向力 | D.水平气压梯度力 |
下列现象,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是()
A.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 | B.多云的夜晚气温不低 |
C.日出前天空已经明亮 | D.地表气温日较差不大 |
下图的四种地貌景观,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
A.石灰岩、玄武岩 | B.页岩、石灰岩 | C.板岩、大理岩 | D.花岗岩、页岩 |
下图(虚线表示运动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中,表示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