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1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图3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1中人口分布特点是                     ,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    (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
(3)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区域的含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及“七城会”吉祥物“鄱鄱”图,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简称“七城会”)将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开幕式举办日为2011年10月16日,闭幕式举办日为2011年10月25日。
材料二:“七城会”吉祥物取名,表示庆祝本届盛会在美丽的鄱阳湖畔——南昌举行,体现本届运动会是公平公正、纯洁和平、吉祥向上的盛会,并祝愿全国城市生活和体育事业繁荣昌盛。
材料三:“七城会”:主题口号 “红色英雄城,绿色七城会”。 在南昌举办“七城会”也体现出“共和国体育回故乡”的深刻含义,因为“红色故都”瑞金曾举办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届体育运动会。
(1)“七城会”期间,江西红色旅游将成为经济增长点之一。“红色故都”瑞金游客人数将大幅增加。简述制约瑞金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2)在“七城会”期间,江西省的“红色旅游”对本省经济的积极作用。
(3)若有外国游客离开南昌前往上海再取道京沪线从北京回国,京沪线沿途经过的世界遗产地有哪些?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问。
材料一: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西辽河属于(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处于半湿润区与区、温带森林带与带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
(3)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所在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特点。
(2)比较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5)我国类似于乙图中的农业区有农业区等。

材料一 自去年12月底以来,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和巴西相继发生罕见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许多人将所发生的灾难与“拉尼娜”现象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该区域海面持续偏暖的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本次拉尼娜现象开始于2010年年中,现在仍在持续。
材料三 2010年某月份赤道及南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分布图。

注:距平是指与正常状况的差异,正值代表比正常值大,负值代表比正常值小。
(1)读材料三,从热力环流和东南信风强弱变化的角度分析导致澳大利亚洪灾的原因。
(2)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我国东部部分城市也经常遭遇暴雨并形成内涝现象,同时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简要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2011年4月3日,新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北疆大部分出现了1~3mm的降水(雨、雪),沿天山一带降水量有5~8mm,石河子13.55mm、乌鲁木齐10.3mm;南疆盆地等部分地区则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局地出现沙尘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河子、乌鲁木齐等地雪灾明显大于北疆大部分地区的原因是什么?大风降温天气过后,北疆伊犁河谷和沿天山一带还需防范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2)分析南疆盆地等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或沙尘暴天气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