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处地层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由早到晚排序最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丙、甲 | D.丙、乙、甲 |
图中⑥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变质后形成的新岩石最可能是
| A.片麻岩 | B.大理岩 | C.石英岩 | D.板岩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粮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
|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
该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为“我国区域产业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我国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区域是
| A.京津地区 | B.东部沿海地区 |
| C.中部地区 | D.西北地区 |
该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 A.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 B.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 |
| C.科技水平高,减排效率高 | D.能源结构以清洁能源为主 |
该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图是“我国某地区1978—2012年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 B.黄土高原 |
| C.内蒙古高原 | D.长江三角洲 |
该该地农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 B.城市化快速发展 |
| C.粮食政策调整 | D.灌溉技术的发展 |
下面的图甲是某同学到野外旅游时绘制的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乙是他沿图甲中某线路(图中四条线路路程均为6千米)行走的路程、速度变化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图甲的比例尺为( )
| A.1:10 000 | B.1:30 000 |
| C.1:100 000 | D.1:300 000 |
该该同学行走的路线及方向分别是
| A.A1B1东北方向 | B.A2B2西南方向 |
| C.A3B3东南方向 | D.A4B4东北方向 |
该当该同学走到图乙中的M点时,其出发点到M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约为( )
| A.190米 | B.140米 |
| C.120米 | D.100米 |
下图是沿106.5º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1月、7月均温和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北部山地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大约位于
| A.山顶2800米处 | B.南坡海拔2000米处 |
| C.南坡海拔2500米处 |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
该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