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中,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
|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
| C.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 |
|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
已知一包铁粉中含有两种杂质,小明同学取5.6g该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5g氢气。则该样品中的杂质可能是( )
A.Mg和ZnB.Al和ZnC.Zn和CuD.Mg和Cu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
高温煅烧石灰石
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氧化铜和氢氧化铜
D.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及操作方法 |
|
A |
KCl固体 |
MnO2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
B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
|
C |
NaCl溶液 |
FeCl3 |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
|
D |
Cu |
Fe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A.AB.BC.CD.D
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Na+、Cl﹣、Ca2+、Ba2+、SO42﹣、CO32﹣,现取两份等质量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一定存在Na+
B.一定存在CO32﹣,可能存在Ba2+
C.一定存在Cl﹣
D.一定存在SO42﹣,可能存在Ca2+
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A与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D.B、C、D元素位于同一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