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技术”是用足量的NaOH溶液“捕捉”CO2,并将CO2分离、储存,其过程的示意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
B.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
C.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
D.“反应并分离”的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
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认识物质俗名 |
B.注意实验安全 |
①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②氢氧化钙--熟石灰 ③氢氧化钠--纯碱 |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 ③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 |
C.合理利用资源 |
D.健康生活方式 |
①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 ②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③钢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 |
①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 ②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 ③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 |
把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不反应,取过量 放入 和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 .则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 B. | C. | D. |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
B. |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和 |
C. |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
D. |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
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
A |
除去
中的少量
和
|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B |
除去
固体中的少量
|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
C |
除去
溶液中的少量
|
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 |
D |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
用磁铁吸引 |
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 |
C. |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D. | 取少量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