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是
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1℃ |
B.t2℃时,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D.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
“○”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在下列四个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是
A.水 ![]() |
B.硫 + 氧气 ![]() |
C.氯酸钾 ![]() |
D.过氧化氢 ![]() |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 |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再将导管伸入烧杯内水中 |
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
D.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
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医学奖”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获拉斯克奖。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
B.青蒿素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C.青蒿素中C、H、0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D.青蒿素是由l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破裂,形成新的分子 |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