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_(填“相同”或“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____(填“适者生存”或“不适者被淘汰”)。
(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
(3)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____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鲫鱼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杂食性淡水鱼。若鲫鱼生活的水体被金属离子严重污染,会严重危害其生长和繁殖。科研人员从鲫鱼内脏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叫酸性磷酸酶(简称ACP)的化学物质,它是生物体内调控磷代谢的重要酶类。为了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下列探究实验,所有处理均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6个月,期间测定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请同答下列问题:
(1)选取健康且大小、生长发育状况等一致的鲫鱼,从其内脏中分离、纯化得到ACP,并将其置于 溶液中保存备用。
(2)取相同试管若干,并 ,向每一支试管中均加入等量的pH为4.8的缓冲液,其目的是
(3)分别向不同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b2+、cd2+、Mg2+、Ca2+以及等量的ACP,另取一支试管应该加入 作为对照。
(4)在最适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测定该酶的活力。得到如下图1,图2曲线:

①图1、2曲线中可以得出的结论分别是
②从酶的本质属性分析,(Pb2+)、铬(Cd2+)处理后酶的活性降低是重金属盐影响了酶的 所致。

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用14C标记的14CO2供玉米光合作用,发现了另一条有机物合成途径(如图1)。研究发现,玉米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都有叶绿体,但只有后者的叶绿体中有淀粉生成。图2表示玉米、水稻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与外界CO2浓度的关系曲线。请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回答:

(1)科学家研究该途径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玉米进行光反应、固定CO2的部位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CO2固定的最初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叶肉细胞和相邻维管束鞘细胞之间通过________(填结构)进行物质交换。
(3)热带植物光合作用大多具图1途径,它们的叶肉细胞中催化过程①的酶活性很高,能保证维管束鞘细胞中的高CO2浓度,以适应高温、高光强的热带环境。据此分析图2中最有可能代表玉米的对应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GA
溶液
缓冲液

半粒种子10个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1
0
1
1
带胚
步骤1
步骤2
++
2
0
1
1
去胚
25oC保温24h后去除种皮,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液
25oC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3
0.2
1
0.8
去胚
++
4
0.4
1
0.6
去胚
+
5
0.4
1
0.6
不加种子
++++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 水解可生成二塘,该二塘是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罩内(如下图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回答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从理论上讲,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实验结果是:B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________(大、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________(大、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其中A至H代表物质,据图回答:

(1)图中D是________,________(字母代号)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用________________法,可以研究物质B的去向。
(2)场所Ⅱ是________________。多种化学反应能够互不干扰地在场所Ⅰ、Ⅱ、Ⅲ内进行,是由于________(结构)的分隔作用。
(3)选用A、B两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A、B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mL)

CO2浓度
灯泡的功率(单位:W)
20
50
75
100
200
300
0.1%
A植物
3.4
16.0
28.2
40.5
56.5
56.5
B植物
2.6
9.1
19.2
55.7
75.6
102.6
0.03%
A植物
2.3
11.2
19.8
27.6
27.5
27.6
B植物
1.8
8.4
18.9
54.2
75.2
101.8

①在阳光不充足的地区,大棚种植A、B两种植物时,光照将最可能成为限制________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
②分析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处于灯泡功率为200 W、CO2浓度为0.03%条件下的A植物,采取________________措施能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③A植物在CO2浓度为0.1%时,若将灯泡功率由300 W再逐渐增大至400 W,请预测O2释放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