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质粒上有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请回答:
(图一) (图二)
(1)图一培育过程中要先获取的目的基因是 ,一般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的,按照其中所含基因的量,基因文库又可分为 文库和 文库。
(2)构建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A时,应选用限制酶 分别切割目地基因和质粒,DNA连接酶作用于图二的_ _ __处。(填“a”或“b”)
(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香蕉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_______________法。(答一种)
(4)培养板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A中含有 ,作为标记基因。
(5)香蕉组织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可以利用 技术将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组织细胞培育成植株。经过②后得到的丛芽或胚状体加上人工薄膜后就制成了 。
(6)为了确定转基因抗病香蕉是否培育成功,可用_____________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转基因抗病香蕉的抗病性。
下图为果蝇细胞分裂图
(1)图Ⅱ的细胞叫_____________。
(2)若图Ⅲ中的a与一只红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则b的染色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X或Y)。
(3)(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如右图所示)。
A.若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对性状的遗传:
①果蝇种群中雄果蝇的基因型除了有XBYB(如图所示)和XBYb外,还有________ ________;
②现将两只刚毛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既有刚毛,又有截毛,
雄果蝇全为刚毛,则这两只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_______;
B.种群中有各种性状的雌果蝇,现有一只红眼刚毛雄果蝇(XR_Y_),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定它的基因型,应选择________雌果蝇与该只果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提示:果蝇的性别常常需要通过眼色来识别)
①如果子代果蝇均有刚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XRBYB;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右图是生产实践中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D所示方向的育种方式与A→B→C方向所示的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
(2)过程B常用的方法为 ,植株的获得利用了细胞的_______;过程F经常采用的药剂为 ,其作用原理是
(3)请分别写出这些育种方式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
①E: ;②F: ;
③GHIJ:
(4)过程GHIJ所代表的育种方法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
下图示某遗传系谱,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条件分析回答。
(1)如果1号不带甲病基因,则:①甲病基因在_____染色体上;②乙病属于_______(显、隐)性遗传病;③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④5号和一位乙病基因携带者的正常个体婚配,生出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和对应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
(2)如果1号携带甲病基因,则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
(3)经检查,1、2号均不带乙病基因,则5号致病基因来源于_______,5号相关的基因型最可能是_______。
下图为某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该动物体内能同时找到图中各细胞的器官是________。
(2)①为________ (过程),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内有______个染色体组,分裂完成可以形成_____个生殖细胞。
(4)图中①②过程变异的不同是②可以发生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生物进行测交,另一亲本体细胞中基因的组成。(Y上没有C的等位基因)
(6)丙图中两条子染色体中出现了A 和a,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去年含今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霉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园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1)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kg,并将花盆平均分A、B两组。
(2)A组各花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各花盆中__________________。
(3)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
(4)6周后,________处理10d,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提高了抗旱能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