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黏膜G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一种
多肽类激素),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幽门粘膜G细胞通过      方式分泌胃泌素,这种方式____(需要;不需要)耗能。胃泌素作为
激素,其调节特点包括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及                       
(2)通过“③→④→⑤→胃黏膜壁细胞”途径,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3)在促进胃酸分泌的“①→②→胃黏膜壁细胞”途径中,兴奋在①上传导形式是       ,兴奋
在①和②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以____  方式传递。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为了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的品质,或者培育新品种,常常采用多种方法来育种。某野生动物,专家采用多种办法促使它产生新性状,符合人类需求。结果在原来的正常性状中出现了新的性状。
⑴请你根据遗传学知识,产生新性状的原因有:转基因、基因重组、

⑵生物学家通过转基因手段,将目的基因居功地转移到该种动物的受精卵中,结果出生的后代当中有一部分表现出相应的性状。只是部分表现出新性状,说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⑶现有长果穗(A)白粒(b)和短果穗(a)黄粒(B)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AaBb)杂交玉米的目的,请你完善下列两种育种方案:
方案一:让长果穗白粒(Aabb)和短果穗黄粒(aaBb)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分别连续自交,分别选育出基因型为 的玉米植株。部分自交留种,部分杂交即可获得长果穗黄粒的杂交玉米。
方案二:让长果穗白粒(Aabb)和短果穗黄粒(aaBb)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杂交。从子代中选择表现型为 的玉米留种,选择表现型 的玉米植株连续自交,再选育出基因型为 的玉米留种。留种的玉米间,部分自交留种,部分杂交即可获得长果穗黄粒的杂交玉米。

设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小麦抗锈病(B)对不抗锈病(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以高产不抗锈病与低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为亲本培育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过程图。试回答:

⑴通过方法①→②获得的高产抗病小麦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⑵步骤④的方法是 ,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
⑶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的 (填步骤代号)。
⑷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这是因为诱发突变是 ,而且突变频率
⑸与“①→②→③”途径相比,“①→④→⑤”途径育种具有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优点,这是因为。已知小麦是两年生植物(第一年秋冬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由通过“①→④→⑤”途径获得基因型为AABB小麦种子至少需要 年。

有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经济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但雌株是性杂合子(即XY),雄株是性纯合子(即XX)。已知其叶片上的斑点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某园艺场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应选择:
(1)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植株作母本,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植株作父本,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子代中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的是雌株。子代中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是雄株。

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 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花,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1000m处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苗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2年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