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黄河各段监测水土流失数据表 |
|||||
黄河沿岸监测点 |
兰州 |
河口 |
龙门 |
陕县 |
利津 |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
3.48 |
6.67 |
33.3 |
37.7 |
24.7 |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
1.19 |
1.67 |
11.2 |
16.0 |
11.5 |
(1)、数据分析 黄河流经 游的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土层 (疏松或坚实),植被 ,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2)、实地考察 黄河下游素有“ ”之称。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 缓,河水流速 (加快或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 (升高或降低),易发生 灾害。
(3)、实验探究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下图,
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 。
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 。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物措施: 。
(4)、黄土高原上分布广泛的三种黄土地貌是黄土塬、 、 。
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17分)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________ 山脉②________ 海③_______ 水电站
支流:
A.________(2分)B._ _______(2分)C.________(2分)
(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 (上、中、下)游河段,占全国1/3;长江水运价值巨大,干流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有“_______ ”之称;长江进入80年代后,几乎年年发生洪灾,因此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 。
(3)______到海洋是下游,_______到________是中游,长江总长约________千米,是世界第________长河。
根据下图中五个城市的位置和表格中相应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共8分)
(1)通过阅读表格中的气候资料,从1月平均气温可以看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城市是____;从7月平均气温可以看出,位于我国最北端的城市是_____ ;从年降水量上看,气候最干旱的城市是 ______。(填字母)
(2)写出表中数字所代表的图中城市名称:
A._____B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E __________
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山北麓,注入________海。
(2)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_____(2分) ,②_______。
(3)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____ 平原,④_____ 平原。
(4)从_______以下到海洋是黄河下游,_______到________是黄河的中游。
(5)黄河主要流经_______高原使下游河床形成了举世瞩目的________,它流经一望无际的_____平原,一旦缺堤两岸损失惨重。
读“中国山河图”,完成问题。(共21分)
(1)图中山脉①为________,其东侧的地形区为__________,西侧的地形区为_______;
(2)山脉③为_________,长江切穿此山形成著名的大峡谷,国家在此处修建的超大型水利工程为_________水电站,说明此处__________资源丰富。长江的L处及其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相当丰富,被称为“水乡”。那么,在L处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可行性_______(填大或小),因为_________。
(3)图中山脉④为__________。
(4)图中山脉⑥为__________,⑦为__________,⑧为__________;盆地A为_________,B为__________。
(5)长江发源于图中的⑨__________山,注入G__________海。
(6)图中C为________高原,平均海拔在______以上,由于地势高被称为 “________”。
(7)图中河流D为______江,该河流为我国与______国的界线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
(1)A线是_________________分界线,此线以西为__________,降水_____。
(2)B线是__________________分界线,此线以东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
(3)C线为一月_____等温线,大体与_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此线以北叫__________,以南叫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