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通过这次普查,可以摸清全国第二、三产业的家底,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持。这说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③人们能够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来改造客观世界
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严重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现在
①在农村,农民吃集体的大锅饭
②在城镇,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③个人收入与工作业绩相脱离,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效益高低无所谓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完成工业发展的任务
①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②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③适合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④要求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军政费用占国家预算全部支出的百分之三十。这个比重太大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要使它降到百分之二十左右,以便抽出更多的资金,多开些工厂,多造些机器。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不但会有很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可能有自己的原子弹。”这里讲的是要处理好
| A.国家和个人的关系 |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
|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 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要坚持通过体制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搞好国有企业,壮大国有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其前身是
①个体农业②没收的官僚资本
③改造的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改造的个体手工业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在斯大林看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 A.剩余价值规律 |
| B.价值规律 |
| C.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大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
| D.客观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