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每年的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启示我们应当
①珍惜民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②树立优患意识,增强综合国力
③弘扬民族精神,维护世界和平 ④捍卫人类尊严,主导世界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时说:“此所为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这段话告诉我们对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必须()
A.坚持拿来主义,全盘吸收 |
B.坚持排外主义,全盘否定 |
C.辩证对待,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
D.区别对待,吸收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文化 |
在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还有一些地区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算命、看风水、跳大神的风气还在上演,这体现了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 | B.鲜明的民族性 | C.地域性 | D.相对独立性 |
比尔·盖茨曾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说明()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
②因特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网络等大众传媒将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网络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不能在丢垃圾时,丢了自己的脸”。这些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可喜的变化。这体现了()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
④文化潜移默化地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有专家指出,南京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等,均带有深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A.南京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B.南京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C.人类的精神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继承性 |
D.人们的精神产品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