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老子基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观,提出均贫富的思想,并对当时社会“损不足奉有余”的“人之道”予以谴责。他告诫统治者“物或损之而益”,若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反而有益于统治地位的巩固,上述观点
①否认“人之道”与“天之道”的斗争性,倡导“人之道”效法“天之道”
②承认“人之道”与“天之道”的同一性,希望统治者遵行天道来治理国家
③提出“物或损之而益”这一思想,承认”损”与”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④反对统治者”损不足奉有余”的“人之道”是尊重人是社会历史主体的体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4月2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段时间以来,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实践基础上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实践基础上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中古时期的宗教束缚。这些思想和行为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从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年来最完美的一次月全食于2011年12月10日晚上上演,对于这次月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体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近代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据此,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片云于共远,永夜月同孤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