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图7中的幸福指数,是用来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即人们的幸福感。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
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
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
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
统一。这说明
A.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
C.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
春节期间,信用卡消费一度火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利用信用卡的透支功
能来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负翁”悄然出现。对于“负翁”现象,某班同学展开讨论。
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不应透支消费 |
B.只要不超出偿还能力,可以透支消费 |
C.透支消费有悖于勤俭节约,应尽可能减少 |
D.透支消费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应予以规范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
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 |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
C.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
.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
获的适时测度……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
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图6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
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
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差异是由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决定的
②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