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春节期间,“家风”这个似已淡出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的公众话题。打开电视看家风,亲友聚会谈家风,论坛发帖晒家风……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迅速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对一个国家价值追求的审视。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风和家教是中国人最切身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加具体、鲜活,更能实现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的“浅出”。
(1)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继承家风文化?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在岗职工工资比较表
工资总额占GDP 的比重(%) |
月平均工资 (人民币元) |
最低工资与平均 工资比值(%) |
|
中国 |
55 |
4134.4 |
50 |
世界 |
40 |
9327.7 |
21 |
注:月平均工资是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之前对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月收入做的最新统计。
材料二: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支付给劳动者比市场所出工资更高的工资,企业反而能取得劳动总成本最小、利润最大的效果。但国内企业大多仍停留在靠压低工人工资获取高额利润的时期。
2012年我国继续提高城乡劳动者收入,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确保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实现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
(1)谈谈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有人认为:“我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增加民生领域支出有利于社会公平,但也会拖累经济发展”。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
胡锦涛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2)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何意义?
材料一
表1 2005~200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指标 年份 |
政府财政收入(%) |
企业盈余(%) |
劳动者报酬(%) |
2005 |
17.3 |
29.6 |
41.4 |
2006 |
18.4 |
30.6 |
41.0 |
2007 |
20.6 |
31.3 |
39.7 |
2008 |
24.3 |
约31.6 |
约39.2 |
注:美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接近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65%之间。
表2 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
2000年 |
2005年 |
2008年 |
0.21~0.27 |
0.4 |
0.463 |
0.469 |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1)材料一中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如何分好“蛋糕”提出合理化建议。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政府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 335亿元;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2010年达到1 226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7 356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2012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更好惠及“三农”。
请从国家财政作用角度,分析政府应该如何做好“三农”工作。
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熬”过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更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甚至实现逆势成长。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指出面对困境,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的经济道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