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
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
《十袈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A.王阳明《传习录》 | B.文征明《点阐贴》 |
C.顾炎武《日知录》 | D.吴承恩《西游记》 |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
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
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B.为政以德 |
C.人而不仁,如礼何? |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据记载: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原本是献给拿破仑的,当拿破仑称帝并背离法国大革命理想时,贝多芬把题词改成“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这体现出贝多芬( )
A.崇尚进步和自由 | B.维护封建制度 |
C.阻碍历史进步 | D.倡导平等和人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