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 B.政治地位低下 |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
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
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
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 | B.促成社会分化 |
C.强化社会控制 | D.发展商品经济 |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 | B.中国最早的纸币 |
C.国家发行的债券 | D.兑换货币的凭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