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5分)
材料一:黄梅戏《天龙仙配》中有这样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材料二:(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书•文帝纪》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古代中国的一种什么思想?
(3)材料三图片中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文明哪几个方面。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收《魏书》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的原因,评价迁都的影响。
(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棋盘上的历史
该图是一张摆满棋子的中国象棋棋盘。观察该图,回答问题。

问题:
(1)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象棋最早应发明于何时?
(2)请解说一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历。
(3)棋子中的“炮”,有时也写作“石”字旁。“火”字旁的“炮”出现最早应在中国
古代的哪个朝代?请说明理由。
(4)作为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被称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请简要叙述中国历史上“相”制演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儒学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至今海外犹有“传人”。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梁任公曾指出:“……所以我们可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诚然儒家之外,还有其他各家,儒家哲学,不算中国文化全体;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
——《饮冰室书话》
回答:(12分)
(1)简要叙述我国古代儒学产生、发展的史实。(6分)
(2)如何理解“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2分)
(3)列举两个史实说明儒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2分)
(4)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下,今天我们应该如何
对待儒学?(2分)

(18分)尊重妇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材料二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於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
——《瀛环志略》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6分)
材料三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5分)。
材料四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对比材料三,指出材料四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3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6月30日,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孔祥熙率团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国因此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30个创始成员国之一。
(1)“二战”后初期,中国以大国的身份成为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组织的创始成员国,这主要得益于什么事件?请分析原因(6分)
材料二法国总统戴高乐1965年批评美元:“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2)美元创造的“超级特权”是指什么?(2分)“超级特权”产生了什么影向?(2分)
材料三 G20峰会召开在即,国外媒体热炒货币战争“(Currency War)”,目的是将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从而发达国家在各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讨价还价中占得舆论的先机。
一一摘自凤凰网(2010年11月12日)
材料四环球网记者仲伟东(2011年)11月13日报道,首尔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已经于12日结束,不过有关“货币战争”的话题仍然是各国关注的焦点。许多外媒对于本次峰会上有关货币问题的决议表示不满,认为会议并未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意见。“货币战争”虽然暂时平息了,但是“硝烟”未曾消散。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货币战争”,中国政府应当如何应对?(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