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
|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
|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
|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完善科举程序 | B.创立行省制度 | C.火器名目繁多 | D.形成文官制度 |
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有
1)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2)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3)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4)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 A.1)2)3)4) | B.1)2)3) | C.2)3)4) | D.2)4) |
下列各项中,概括表述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含义最佳的一项是
| A.扬长补短,共同发展 | B.共同反抗阶级和民族压迫 |
| C.物质、文化交流不断 | D.迁移、杂居、共处、通婚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 |
《梦溪笔谈》中提到“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文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 B.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
|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D.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