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唐代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诗歌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是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所取代。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

A.小农经济走向繁荣 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重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

A.人口众多 B.市民殷富 C.商业繁荣 D.雇佣关系出现

《沈氏家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盈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