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外交经历了由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的艰难转型。
材料一 在道光和咸丰两朝的《筹办夷务始末》中,常用的外交词汇有四类:

范畴
词汇
对外交关系辞令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
中国对西方看法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夷情叵测、狼狈为奸……
对西方政策辞令
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驭夷、羁縻……
西方对中国态度
情词恭顺、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乞恩、滋事……

材料二 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三 中国领衔签约(26国宣言)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事,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
——《中央日报》1942年1月6日的社论
材料四 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外交观念矛盾性的体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巴黎和会前后的相关史实,指出“中国的新形象”的具体表现?
(3)分析材料三 “我们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的主要原因?试举两个史实证明此观点。
(4)中国现代外交角色实现了由‘孤独的革命者形象’到‘今日地球村’重要成员的转变。解释其内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探索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成长和壮大。据此回答:
(1)中国共产党分别在什么时间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进行过两次重大探索?
(2)这两次探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3)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方针政策?有何重要意义?

概述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1949年、1978年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现我最高统帅,已严令18集团军及新四军概于(民国)30年1月底以前遵照前令撤至冀察鲁北及晋北之一部……。(如中共)置军纪国法于不顾,是即有意破坏抗战……中央必能以极周密之处置与严正之方式执行军纪……我各级党部团部各宣传机关,……应根据前述事实与下列方针,以纠正中央之态度;以泛指口吻影射中共违反军令军纪之行为,督促政府严肃军纪。……
——1940年10月国民党中央给《上海报》密令
材料2 国内一部分人士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兹奉电示,限期北移。德等考虑再三,认为尊行命令与府顺舆情,仍请中央兼筹并顾。对于江南正规部队,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尊令北移。
——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怀等复何应钦电文
材料3 重庆对于中国共产党势力的不断增长确实感到担忧。……蒋介石集团现在应有所选择。……如果重庆不能镇压共产党,那么日本不得不考虑共产党势力增加的后果。
——1940年12月10日,日本东京《国民新闻》报社社论
材料4 现在,我们对国民党政府对新四军所采取的行动表示了否定态度。这(皖南事变)有碍于抵抗日本的进攻。……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感到吃紧,他们就会节制自己向南方和北方扩张的野心。
——1940年1月底,美国驻华代理武官巴雷特谈话摘自《在华使命》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国民党政府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表现。结合材料1、材料3,指出国民党政府与日本有何共识?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2)从材料2看,中共对“北移”存有顾虑,它为什么还要让部队“遵令北移”?
(3)结合材料3和材料4,说明美国政府否定皖南事变的原因。这是否表明它放弃了一贯对待共产党的基本立场?

材料1 (德皇威廉二世谕外交大臣布洛夫电报)“我已电告沙皇:‘华人攻击山东德国教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我相信根据我们彼得霍甫谈话,你必定赞成我派德舰队到胶州,因为它是惟一能作为对暴徒采取行动的基地,……’沙皇立刻答复如下:‘……我既不能赞成,也不能不赞成……’。”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
材料2 (德国驻俄大使拉度林给德首相阿伦洛熙电报):“……它现在只能对陛下政府表示感激,因为有了胶州湾的占领才使旅顺口、大连湾的迅速占领成为可能,否则在这方面就难于找到一个口实……这对俄国的东亚政策是绝对必要的。”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
材料3 今议定中国政府将山东省之威海卫及附近之海面租与英国政府,以为英国在华北得有水师合宜之处,并为能保护英商在北洋之贸易,租期应按照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所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此外……附近沿海地方,均可择地建筑炮台、驻扎兵丁,可另设应行防护办法;又在该界内均可以公平价值择用地段,凿井开泉、修筑道路、建设医院,以期使用。
——《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请回答:
(1)“华人攻击德国教会”是指什么事件?德国对此事件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2)结合材料1、材料2,分析俄德在亚洲的关系与在欧洲的关系相比有何不同?德国在山东的行动对俄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3分析,英国从租借地得到了哪些权益?有何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