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经历了由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的艰难转型。
材料一 在道光和咸丰两朝的《筹办夷务始末》中,常用的外交词汇有四类:
范畴 |
词汇 |
对外交关系辞令 |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 |
中国对西方看法 |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夷情叵测、狼狈为奸…… |
对西方政策辞令 |
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驭夷、羁縻…… |
西方对中国态度 |
情词恭顺、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乞恩、滋事…… |
材料二 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三 中国领衔签约(26国宣言)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事,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
——《中央日报》1942年1月6日的社论
材料四 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外交观念矛盾性的体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巴黎和会前后的相关史实,指出“中国的新形象”的具体表现?
(3)分析材料三 “我们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的主要原因?试举两个史实证明此观点。
(4)中国现代外交角色实现了由‘孤独的革命者形象’到‘今日地球村’重要成员的转变。解释其内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当代亚太地区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环太平洋地区示意图》
(1)图中A、B、C三地,在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和经济增涨速度最快的分别是哪一个?依序,写出相应的字母。
材料二 1951~1965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单位:%)
——资料来源:《1951~1965年苏联经济年鉴》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1~1965年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前,中东(主要为西亚地区)国家的石油资源被西方的垄断公司独占。1968年初成立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护成员国个体和整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达209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52%。中东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控制石油产地和保障能源安全,主要发达国家在中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此,这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这就导致中东各国过高的军事支出和财政状况的恶化。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主要发达国家争夺中东的目的及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中东产油国为维护石油权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综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后中东产油国经济状况的变化。
材料四 颂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经济学家)说:“正如众所周知的,十年前的那场灾难,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变化的话,世界经济,
特别是亚洲经济必将遭到更加严重的打击。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起到了支柱性作用,避免了局势恶化。”
——2007年7月2日中国新闻网
(4)“十年前的那场灾难”指什么?从“灾难”的降临到过去,谈谈你的认识。
交流、合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二两段话预示着什么?地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对欧洲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欧共体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欧共体。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共体的演进趋势。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3)材料3中漫画2与漫画1相比,反映了西欧与美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在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后,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的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册)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的四条新航路路线,最早开辟的是(填写代码),开辟出这条航路的航海家是。
(2)根据材料二,“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15~16世纪,世界市场是怎样开始形成的?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结合材料三、四,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棉![]() |
比上一年增长(%) |
上缴农业税(亿元) |
|
粮食 |
棉花 |
||||
1950 |
13 213 |
69.2 |
16.7 |
55.9 |
19.1 |
1951 |
14 369 |
103.1 |
8.7 |
49 |
21.69 |
1952 |
16 390 |
130.4 |
14.1 |
26.5 |
27.03 |
材料二
材料三
图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3)材料三图1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重大变革?简要说明这一变革实行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图2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的方向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现象?
(3)根据材料五,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它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