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某校学生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同学们沿等高线地形图中虚线所示线路进行考察。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要求。(5分)
⑴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周村、赵庄两村落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村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_________千米。
⑵同学们首先对两村落进行考察,发现两村落选址的共同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并发现两村落古民居的房顶坡度较大,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_______________。
⑶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_。AB两点的气温差是_____℃。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 :①__________ 山脉、②________山脉和横断山脉。
(2)图中序号③是__________ 盆地,序号④是 ___ 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上。
(3)A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经过 ___ (山脉)---- ___ 河。我国东部在此线以南的干湿地区是以____________为主,以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4)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流向大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我国地形类型比例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地形类型中,占我国陆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__。
(2)我国平原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 (东部或西部)地区,属于地势第__________级阶梯。平原地区__________发达,城镇集中,是我国人口分布__________区。
(3)在我国,山区大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崎岖的__________。
(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对经济发展有何不利影响?(写出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国人口增长图”和“近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回答下列问题。
(1) 解放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快或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 (加快或减缓)。
(2)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_____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
(3)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在__________ (增加或减少),但是人口增幅是在_________ (加快或减缓),这是因为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分析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写出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口的增长应该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和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适应。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栏目推出的大型系列特别节目《边疆行》《沿海行》顺时针勾勒出中国版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边疆行》路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中,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是______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全称)
(2)我国陆上国界线长2万多千米,通过《边疆行》路线可看出我国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共有________个。
(3)把①布达拉宫、②泼水节、③摔跤三幅图与《边疆行》经过的相应省级行政区域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全称)
(4)《沿海行》从辽宁的丹东出发,沿中国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行进到广西防城港,此路线依次经过渤海、黄海、__________海、_________海四个海域的海岸线。
(5)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区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填简称)。
读“北京、武汉、广州和哈尔滨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完成以下填空。
(1)根据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降水量的多少和各月的分配情况,分析判断城市分别是:
A______ D______
(2)根据气温曲线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
冬季______
夏季______
(3)根据各城市降水量的情况分析,降水多集中在 __季。
(4)我国南北方的雨季长短不同,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______,结束__ _,雨季_ __;北方正相反。